5月22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開幕。會上,代表審議財政部《關于2019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20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
報告提出,2020年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圍繞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以更大的政策力度對沖疫情影響,真正發揮穩定經濟的關鍵作用。
加大減稅降費力度 新增減負將超過2.5萬億元強化階段性政策,與制度性安排相結合,重點減輕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和困難行業企業稅費負擔。前期出臺的6月前到期的主要減稅降費政策,執行期限延長到今年年底,支持市場主體紓困發展,努力穩企業保就業。預計全年為市場主體新增減負將超過2.5萬億元。
多渠道籌集資金 財政赤字規模比去年增加1萬億元在特殊時期采取特殊舉措,將赤字率從2.8%提高至3.6%以上,比上年提高0.8個百分點以上,財政赤字規模比去年增加1萬億元,有效對沖疫情造成的減收增支影響,穩定并提振市場信心。同時發行抗疫特別國債1萬億元。加大各類結轉結存資金盤活使用力度,努力增加可用財力,彌補財政減收增支缺口。
緩解地方財政困難 新增加的財政赤字全部安排給地方新增加的財政赤字和抗疫特別國債全部安排給地方,要不折不扣用在落實“六保”任務和減稅降費等方面。建立特殊轉移支付機制,資金直達市縣基層,直接惠企利民,主要用于保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包括支持減稅降費、減租降息、擴大消費和投資等,強化公共財政屬性,決不允許截留挪用。
擴大政府投資規模 安排地方政府新增專項債券3.75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主要用于地方公共衛生等基礎設施建設和抗疫相關支出,并預留部分資金用于地方解決基層特殊困難。安排地方政府新增專項債券3.75萬億元,比去年增加1.6萬億元,有效支持補短板、惠民生、促消費、擴內需。